首页 >百科词条 >熊介臣

恭喜词条创建成功 2023-08-26 17:10:33

已收录请使用count标签查询个有关百科词条词条 已浏览0人次 创建词条

熊介臣(民国时期花灯艺术家)
0 0

词条概述:

熊介臣,是一位在民国时期的花灯艺术家,代表作为《探干妹》。他于1911年出生在玉溪县北城镇,出生在一个中医师的家庭里。他的父亲是一位医术超群的医生,能够著手成春。熊介臣民国时期花灯艺术家代表作《探干妹》名花灯小生熊介臣同志于1911年(辛亥年正月二十九日),出生在玉溪县北城镇的一位中医师的家庭里。他的父亲行医数十年,深明脉理,医术超群,大凡求医于熊医生之患者,无不著手成春。基本信息
出生日期1911年
国籍中国
性别
出生地玉溪县北城
中文名熊介臣
职业信息
职业花灯艺术家
收起简介当时在玉溪的四乡八里,提起熊老医生,人人敬仰,较有名望。熊老医生当年曾拟将自己的医术传授给他的儿子熊介臣,可是熊介臣同志却不爱中医,由少年时代开始就酷爱玉溪民间土生土长的艺术——花灯。生平熊介臣同志1918年开始上小学,白天读书,夜间常常去观看民间演唱的花灯,久而久之,他就更加喜爱花灯艺术。当他13岁时(1924年)就正式拜玉溪县民间的花灯艺人佘四先生(花灯艺术人永琨同志的父亲)为师,学唱花灯,专攻小生。由于他勤学苦练,努力钻研,两年以后就能参加玉溪业余花灯班子(当时称为“逗凑班”)到各地演唱花灯。俗话说: “业精于勤,艺无止境。”熊介臣同志先学唱小折子戏,后习大众戏,博采众长,技艺渐精。自从他扮演花灯剧《探干妹》中的干哥,和《出伯访友》中的梁山伯等角色以后,在花灯小生行当中,崭露头角,因而被聘到易门县小街、大村、飞村等地当花灯教师。1927年至1932年6年之中,每年春节起开始流动演唱花灯至农忙插秧季节结束;到秋收农闲以后,又开始到各地农村教唱花灯。在暗无天日的旧社会里,艺人们的生活是没有保障的。在每一年当中除了教唱和演唱花灯而外,艺人们总要失业大半年,生活极其艰辛。1932年熊介臣同志被反动政府抓去当兵,曾到昭通、镇雄等滇东北地区。于1934年逃回昆明,不敢返回原籍,因而流落在昆明小东门一带。之后又被聘请到昆明近郊马街子、上村和下窑村等地教唱花灯,一直到1936年。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七·七泸沟桥事变之后,我们伟大的党领导下的延安鲁艺学院号召全国文艺界“为抗日服务”。这个口号传入云南后,王旦东同志组织了“云南农民救亡灯剧团”。熊介臣同志和一些爱国艺人们一道参加了这个抗日救亡的团体。自此花灯由农村进入了城市,在昆明的文庙里(即现今的市群艺馆)进行宣传抗日的演出活动。该组织主要成员如下:前台主任王旦东,后台主任熊介臣,舞台监督贺继盛,灯光布景胡家荣。主要演员有——佘家友、佘家柱、赵兴汉、丁素英(即丁本立),翟竹庆、董义、汤明祥、李润,此外还带领了一些青年学生。其主要剧目有:《张小二从军》、《抡毙罗小云》、《抗战十二花》、《茶山杀敌》等。该剧团除了在昆明演出外,并流动至宜良、玉溪、个旧等12个县做抗日宣传巡回演出,历时两年之久。这个组织对于我省抗日救亡运动起了积极的作用,从而也促进了花灯剧种的发展,熊介臣同志在其中做了大量的工作。1939年,国民党反动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面目逐渐暴露,强迫“云南农民抗日救亡灯剧团”解散。自该剧团解散到1942年,熊介臣同志先后被聘请到昆明近郊小厂村,凉亭村、双桥等地教授花灯。1942年,熊介臣同志又一次被国民党反动政府抓兵到楚雄、下关,1944年才由下关逃回昆明。不久,又被国民党宪兵司令部抓去关押起来。当时熊介臣同志可谓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得拉钱借债,用了伪币140,000元才算从监狱中被赎出来。1945年抗日胜利后,他先后在金牛街、制革厂教唱花灯。1946年至1947年在昆明“庆云花灯彩排茶室”唱花灯,1948年至1949年在“华丰彩排茶室”演唱花灯。春雷一声震天响,云南人民得解放。在旧社会受苦受难的花灯艺人熊介臣同志和广大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一起,在伟大的党领导下取得了彻底翻身。1950年在党的培养下,他参加了花灯工作者联合会,任宣教主任之职。同年11月27日,他光荣地被选举为代表到祖国首都北京参加全国第1届戏曲工作会议,通过学习,熊介臣同志政治觉悟提高很快。回昆明后,在党的领导下组织了花灯宣传队,他任队长。配合当时的“清匪反霸,减租退押”等政治运动,到农村进行宣传。1951年4月,昆明人民灯剧团正式成立后,熊介臣同志担任团长。在旧社会饱经风霜的花灯艺人熊介臣吃够了旧社会的苦,所以他深感新社会的甜。通过学习了党的文艺方针,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明确了文艺工作要为人民服务的方针,所以他在昆明人民灯剧团执排了《人往高处走》、《夫妻合作》、《罗汉钱》、《河伯娶妇》等剧目,紧密配合党的合作化运动、新婚姻法,到各专县农村进行广泛的宣传演出,曾到过个旧、宜良等地农村,收到良好的效果,受到当地领导和群众的好评。1956年昆明人民灯剧团合并到省花灯剧团,他任团委。在这期间,他对于整理优秀传统剧目和一些剧本改编做了大量工作,如,花灯歌舞《大茶山》等剧本就是他参加整理的。1961年,曲靖专区文艺学校请他去辅导,在当地培养了一批花灯演员,为曲靖地区专业花灯团、队增加新生业的一大损失。1963年,他调到云南省戏曲学校任花灯专业教师,直到1980年,整整17年中先后培养了3班学生,为党的文艺战线输送了100余人的文艺新战士。在四害横行的10年浩劫中,熊介臣同志和广大的文艺工作者一样,深受其害,受尽磨难。党的三中全会以后,熊介臣同志焕发了革命的青春,心情舒畅,决心在他的有生之年,为党的文艺事业多培养一些学生;并着手重新整理了花灯传统剧《山伯访友》、《五里塘》、《虞美情》、《玉宝瓶》等剧本;新创作了花灯歌舞剧《山茶重开》。不料在1980年2月初,他病魔缠身,经医治无效,不幸与世长辞,终年69,他的逝世是我省花灯艺术事业的一大损失。熊介臣同志从事花灯艺术工作整整56个春秋,为花灯艺术的发展和花灯人材的培养,贡献出了毕生的精力。他的专长是花灯小生,他的表演细腻、真实、自如,其身段潇洒雅致,刚健脱俗。他生前曾总结了他一生的表演要领——“雅”、“洒“发”的规律。 “雅”即儒雅可风。在演古典戏时,小生多为书生,故必须具有儒雅气概。:如演《天仙配》中的董永一类小生,虽然要文雅,但由于他家境贫寒,劳动度日,故又必须具有劳动人民的气质。“洒”即潇洒,演才子佳人之类的小生应演得倜傥风流,但不放荡,不轻狂,切忌渲染色情。 “发”即柔而有刚,比如人的头发很柔和,但是不能随手成形,手一松,它又直了。因此,小生的动作也要外柔内刚,内外要相济,必须演得刚健、朴实。他在56年的艺术实践中,一面继承花灯传统艺术,一面又在这基础上不断加以发展创新,并吸收和借鉴兄弟剧种的优秀表演特点,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千锤百练,自成一家。他的唱腔,字正腔圆,韵味深长,抑扬顿挫鲜明,风格淳真浓厚,真是独树一帜,别具一格。他对于传统花灯唱腔。不是墨守成规地模仿,而是根据剧情、人物感情的不同,加以革新创造的。例如,现在花灯界所用的玉溪“道情”,就是熊介臣和老一辈艺人们根据玉溪“老道情板”的旋律发展创新为现在的这支“道情板”的,通过这一发展,唱起来戏剧性加强了,表现力也扩大了。他的嗓音清脆、甜美、纯正、柔和、悠雅动听,直到1979年他年近古稀时,尚未减色。根据党中央文化部指示,对老艺人唱腔进行抢录时,云南人民广播电台请熊介臣同志去录制了一些花灯唱腔,仍然是风格浓郁、声情并茂,真不愧为唱、做俱佳的花灯小生,同时又是编剧、导演、表演三者兼长的多面手,这在花灯界是罕见的。熊介臣同志,为人正直,对工作勤勤恳恳,对学生诲人不倦,56年如一日,为花灯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熊介臣老师虽然与世长辞了,但他的花灯艺术却保留在文艺百花园中,将永远地流传下去,为祖国社会主义四化建设服务。
  • 上一篇百科:白扇记
  • 下一篇百科:普宁市
  • 参考资料

    相关阅读

    声明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蜗牛百科知识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百科网的价值判断。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本站或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

    熊介臣

    熊介臣

    最新百科

    热门百科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0
    最近更新:2023-08-26
    创建者:xiaoshu

    赣ICP备2022008914号 Copyright 2022-2026

    http://www.tcqwm.com/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