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词条 >海触

恭喜词条创建成功 2023-08-27 04:26:54

已收录请使用count标签查询个有关百科词条词条 已浏览0人次 创建词条

海触(生长在近海和深海的半漂浮生物)
0 0

海触 生长在近海和深海的半漂浮生物

海触,又名海葵,是生长在近海和深海的一种半漂浮生物活的时候比较长大. 头在地面上。身体在地下。它在水中安静的会散开它的触须,像葵花展开,又名海葵,所以海触是沿海渔民的一种俗称。

植物界

简要介绍

海触是六放珊瑚亚纲的一目,是一种构造非常简单的动物,没有中枢信息处理机构,因此,它连最低级的大脑基础也不具备。虽然海触看上去很像花朵,但其实是捕食性动物,是中国各地海滨最常见的无脊椎动物,有绿海触、黄海触等。这种无脊椎动物没有骨骼,锚靠在海底固定的物体上,如岩石和珊瑚。它们可以很缓慢的移动。一份最新研究认为从基因编码上看海触属于动物和植物的混合种。

之所以被俗称为海触,是因为,它的感觉器官特别灵敏,当被靠近或是被接触时,它会迅速收缩触须并且保护好自己。

主要影响

世界上最厉害的生物毒素——海触毒素

海触隐藏着无数刺细胞,刺细胞中的刺丝囊含有带倒刺的刺丝。一旦碰到它,这些刺丝立即会刺向对手,并注入“海触毒素”。有研究表明,海触在发射毒素时,体内的渗透压达2000个重力加速度,完成发射只需0.02秒。

在威夷海域生长着一种巨大红海触,其毒素极毒,当地人常用它作为箭毒使用。生长在百慕大的沙岩海触,其毒性更大,被称为世界上最厉害的生物毒素,比氰化钾还厉害得多。

中国渤海也生长着不少的海触,它对水下作业的潜水员构成极大的威胁。潜水

员被红海触蛰伤,造成皮肤红肿、食欲下降、头昏乏力等,现场工作效率就受到严重影响。1986年,交通部海洋水下科学研究院对红海触引起的潜水员“皮炎”进行了研究防治,曾从红海触里提取毒素,并进行了测验,研制出含有HEDP及表明活性剂的洗涤液,这种洗涤液经鉴定,有比较好的防治效果。

海触毒素种类较多,大多为神经毒或肌肉毒,含多肽、蛋白质,或胡芦巴碱、龙虾肌碱,或组胺、5-羟色胺等。例如:细指海触具有对藤壶类显示毒性的刺细胞,主要成分是粘蛋白及两种羟基吲哚。巨大红海触的分子量约3300,推测其组成可能为C145H264O78,对小白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0.15微克/克。渤海红海触含义多肽及龙虾肌碱或胡芦巴碱,分子量9500左右,毒性稍低。

海触毒素有很大用途。如:1974年奎恩等人曾用沙岩海触的三种酒精抽提物,注射患艾氏腹水癌的小白鼠,当剂量为84毫微克/公斤(即每公斤体重的小白鼠注射0.000000084克)时,100%地抑制了腹水癌的生长,癌细胞被杀死,30天内癌体消失,90天内完全恢复健康。此外,对强心、扩张血管等也是十分有效。

形态特征

外形

海触的外表很像植物,但其实是动物。海域。暖海中的个体较大,呈圆柱形。在岩岸贮水的石缝中,常见体表具乳突的绿侧花海触。在我国东海,太平洋侧花海触数量之多每平方米可达数百至近万个。在几平方厘米的贝壳、石块上,也会有紫褐色带桔黄色纵带的纵条肌海触,当其收缩时酷似西瓜又名西瓜海触。此外,还有触手众多的细指海触等。海触的单体呈圆柱状,柱体开口端为口盘、封闭端为基盘。口盘中央为口,口部周围有充分伸展的软而美丽的花瓣状触手,犹如生机勃勃向日葵,因而得名。触手的数目因种而异,但内环者大于外环,数目均为6的倍数,具有摄食、保卫和运动的功能。附着端的基盘,可分泌腺体吸附于石块、贝壳、海藻或木桩等硬物上。口盘的直径大多为几厘米,但栖息于北太平洋沿岸和澳大利亚大堡礁的巨型海触口盘直径可达1.5米之巨。海触有着各种各样的颜色,绿的、红的、白的、桔黄的、具斑点或具条纹的或多色的,这些色彩来自何处呢?一是本身组织中的色素,另外来自与其共生的共生藻。共生藻不仅使海触大为增色,而且也为海触提供了营养。生活在热带珊瑚礁中的几种海触,白天伸展着有色彩的部分使共生藻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到了晚上触手再伸出来以捕食。

解剖结构

海触为单体的两胚层动物,无外骨骼,形态、颜色和体形各异。辐射对称,桶型躯干,上端有一个开口,开口旁边有触手。触手起保护作用,还可以抓紧食物。触手上面布有微小的倒刺。海触通常身长2.5-10cm ,但有一些甚至可长到1.8m。

感觉器官

海触没有骨骼,在分类学上隶属于腔肠动物,代表了从简单有机

体向复杂有机体进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一种原始而又简单的动物,只能对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产生反应。海触环绕在一个共同的消化系统周围的每一只触手能决定它所接触到的食物适宜与否,却没有向其它触手传递信息的功能。海触的神经系统无法辨别周围环境的变化,只有通过实际的接触,受到刺激才会发生反应。当海触被触动时,许多触手都会发生一阵反射性痉挛,这说明有一些基本信号传递到了海触的全身,但是只有直接参与和食物接触的触手才有抓取食物的反应。这些信号是非常简单的,因为每次接触所产生的反应都相同。只有当食物最终进入和消化系统接触的状态时,其它触手才会开始活跃起来,纷纷把自己折皱起来,这种反应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摄取食物,将食物包围起来,送到嘴上进食。

海触原始的感觉器官是否具有进一步的辨别能力呢?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当触手接触到人工放置的塑料虾时,海触就把它抓住,停留片刻后把它放了。因此,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海触的神经细胞已精细到能告诉它自己塑料是不能吃的。这样就节省了把塑料虾送到消化系统在那里加以辨别而需要消耗的能量,同时也说明信息并没有传遍海触的全身,因为塑料虾每次接触不同的触手,捕捉的过程都会周而复始地进行。海触环绕在一个共同的消化系统周围的每一只触手都能够决定它所接触到的食物适宜与否,但却没有向其它触手传递信息的功能。

生活习性

各大洋都有分布,从潮间带到超过10,000公尺(约33,000呎)深处,有的生活于淡咸水中。

海触广布于海洋中,多数栖息在浅海和岩岸的水洼或石缝中,少数生活在大洋深渊,最大栖息深度达10210米。在超深渊底栖动物组成中,所占比例较大。这类动物的巨型个体一般见于热带海区,如口盘直径有1米的大海触只分布在珊瑚礁上

海触的食性很杂,食物包括软体动物、甲壳类和其他无脊椎动物甚至鱼类等。这些动物被海触的刺丝麻痹之后,由触手捕捉后送入口中。在消化腔中由分泌的消化酶进行消化,养料由消化腔中的内胚层细胞吸收,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口排出。因此,它们属于腔肠动物。

海触多数不移动,有的偶尔爬动,或以翻慢筋斗方式移动。有些属(如Edwardsia属、滨海触属〔Halcampa〕、Peachia属)无基盘,深埋於泥沙内,仅露出口和触手。幻海触属(Minyas)在近海面处浮动,口端朝下。海触无骨骼,但能分泌角质外膜。有的能分泌黏液,周围黏满沙粒

、贝壳或其他物体。触手的刺丝囊麻痹鱼等动物。有的只吃微生物。吃海触的有海牛(裸鳃类)、海星、鳗、比目鱼和鱈。

多数海触喜独居,个体相遇时也常会发生冲突甚至厮杀。

二者常是触手接触后都立即缩回去。若二者属同一无性生殖系的成员,就逐渐伸展触手,像朋友握手相互搭在一起,再无敌对反应。若属不同繁殖系的成员,触手一接触就缩回,再接触再缩 回,然后彼此剑拔弩张,展开一场厮杀。先是口盘基部的特殊武器即边缘结节(瘤)胀大,内部充水,变成锥形,继而体部环肌收缩,使身体变高,然后将整个身体向对方压去,在压倒对方的一刹那,立即将延长的结节朝对方刺去,结节顶端有大的有素毒的刺胞,若刺到对方会立即射出毒液。双方总是你来我往,以牙还牙。几分钟后弱者也常主动撤退,脱离接触。若无隐身之所,它会使身体浮起来,任海水把自己冲走。若无任何退路,就会不停地遭受攻击,时间一长,也难免一死。

它们争斗的主要目的是争夺生存空间。有的海触如直径有15厘米的连珠状大海触,能捕食海星。据观察,当猎物接近时,它突然用触手拥抱猎物,并同时向其射出数百到数千个刺胞,很快将其杀死。海星等大的其他猎物,海触也能很快将其置于死地。

生存方式

很少有动物会捕食海触,它的天敌有浅红副鳚(Parablennius gattorugine)、海星、部分

裸鳃类。海触圆柱状的身躯靠底部强有力的吸盘牢牢地吸在海底的岩石、淤泥上,甚至吸附在贝与蟹的外壳上,即使海浪冲击,也不会把它们冲掉。它们有大有小,小者如米粒,高仅0.05厘米,直径0.2厘米,稍大者如手指,再大者如碗口,更大者体高达30厘米,口盘直径达60多厘米。热带海洋的大海触,口盘直径有1米多,身躯上端是它的圆盘状的口,口周围长满柔软的触手,触手有各种奇异的色彩,状如卷包花心,或似金丝下垂,或呈放射状向周围伸展着,犹如海底绽放的菊花。有的种触手只有一圈,有的种触手排成数圈,由内层往外按六的倍数增加,多者达200余条。触手在水中不停地摇摆,犹如风中摇曳的花瓣。许多缺乏经验的小鱼、小虫、小虾常漫不经心地游过来,好奇地探察这不知名的花朵,却突然被快速收缩的触手所擒获,还未来得及作出反应,就被触手里的刺细胞杀死,成了海触的果腹之物。在受到巨浪等强烈刺激时,触手会收缩起来,使整个海触收拢成球形,看起来像一块石头,或缩进海底的泥沙中。海触呈现的鲜艳色彩,是海触组织中共生有单细胞藻类的缘故。它所产生的碳水化合物能被海触利用。除捕捉小鱼小虾外,单细胞藻类也是海触的基本食物之一。

海触没有主动出击的能力。但事实上,海触并不都是永久附于一处,有的在缓缓滑行,有的靠触手做翻转运动,还有的能在水中做短距离的游泳。极个别的海触还会靠基盘分泌的气囊倒挂在水层中浮游。

海触的呈放射状的两排细长的触手伸张开来,在消化腔上方摆动不止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非常的美丽,向那些好奇心盛的游鱼频频招手。虽然不能主动出击获取猎物,但是当它的触手一旦受到刺激,那怕是轻轻的一掠,它都能毫不留情地捉住到手的牺牲品。海触的触手长满了倒刺,这种倒刺能

够刺穿猎物的肉体。它的体壁与触手均具有刺丝胞,那是一种特殊的有毒器官,会分泌一种毒液,用来麻痹其他动物以自卫或摄食。看来,海触鲜艳动人的触手对小鱼来说,其实是一种可怕的美丽陷阱。海触所分泌的毒液,对人类伤害不大,如果我们不小心摸到它们的触手,就会受到拍击而有刺痛或瘙痒的感觉。假如把它们采回去煮熟吃下,会产生呕吐、发烧、腹痛等中毒现象。因此,海触既摸不得也吃不得。简单动物一般都把所有的精力集中于向中央消化系统输送食物,以充分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海触简单的神经系统能力极为有限。海触有根强的伸缩能力,口盘基部有发达的括约肌,体壁也有发达的缩肌和伸肌供柱体缩小或伸展。遇到危险时,会将身体收缩,排空触手内的水,把口盘和触手全部缩入体内。海触在完成收缩的全部过程之前,触手是不能向外伸展的,完成这一过程需要两个半小时,海触难以在两个半小时之内恢复原状。进攻者常常在海触的触手重新露出来之前便丧失了耐心,放弃了侵扰。

海触为雌雄同体或雌雄异体。在雌雄同体的种类中,雄性先熟。多数海触的精子和卵是在海水中受精,发育成浮浪幼虫;少数海触幼体在母体内发育。有些种类通过无性生殖,由亲体分裂为2个个体;还有些种类是在基盘上出芽,然后发育出新的海触。

海触卵在水中受精。滨海触属和红海触属(Actinia)的精子进入雌体腔肠受精。有时行无性纵裂生殖(如Anemonia属)。有的基盘裂成碎片,再长成新个体(如Metridium属)。海触常与其他动物共生。如移栽寄居蟹(Pagurus arrosor)居住的贝壳上有单个丽海触属(Calliactis)的海触,当蟹长大迁入较大的新贝壳时,把海触也移到新壳上,真寄居蟹(Eupagurus prideauxi)总是和疣海触(Adamsia palliata)在一起。有些鱼(如Premnas属和Amphiprion属)可在海触(如Stoichactis属、Radianthus属或Discosoma属)的有毒触手间安全地生活,有些鱼则可能被另外的海触(甚至是同一种的)螫伤或吃掉。

共生

海触那美丽而饱含杀机的触手虽然厉害,但却以少有的宽容大度,允许一种6~10厘

米长的小鱼自由出入并栖身其触手之间,这种鱼就叫双锯鱼,也称小丑鱼。其实双锯鱼并不丑,橙黄色的身体上有两道宽宽的白色条纹,娇弱、美丽而温顺,缺少有力的御敌本领。它们有的独栖于一只海触中,有的是一个家族共栖其中,以海触为基地,在周围觅食,一遇险情就立即躲进海触触手间寻求保护。它们这种关系属共生关系,海触保护了双锯鱼,双锯鱼为海触引来食物,互惠互利,各得其所。除双锯鱼外,与海触共生的鱼还有十几种。

除双锯鱼外,和海触共生的还有小虾、寄居蟹等其他动物。每个海触通常共生着3~7只小虾,多者可达几十只;共生的寄居蟹一般是雌雄一对,且双双保护自己的领地,不准其他蟹侵入,遇有借宿者会引起一场殊死搏斗。据科学家实验,如果把双锯鱼等海触的共生者全部取走,海触的活动就大大降低,有些就索性停止活动。不久,蝴蝶鱼就会纷纷游来用尖细的长嘴吞食海触,用不了多长时间,它们就会把能找到的海触消灭干净。

海触虽然能和其他动物和平相处,但也时常为附着地盘、争夺食物与自己的同类进行争里斗,常常出现一方把另一方体表上的疣突扫平或把触手拔光的争斗场面。

种群分布

对泥沙岸与岩岸的海触进行样方(1m×1m)59个调查,通过方差分析认为:泥沙岸主要以 星虫

状海触

为主,并主要分布于中带,为聚群分布;岩岸主要以

绿疣海触纵条矶海触

为主,分布情况与崆峒岛沙岸类似。

基因组成

海触看上去颇似独特的水下植物,但长期以来被归类为掠食性动物。从基因角度来讲,它们的基因组结构类似于人类基因,是一种半植物半动物的生物,同时,它们还呈现出类似植物的特征。

进化生物学家认为,海触基因包含的元素类似于果蝇和其它动物,暗示着这种基因调控类型存在于大约6亿年前,其历史可追溯至苍蝇、海触、人类的共同祖先物种。

科学家在海触体内还发现一种基因——HYL-1,它对于植物生成微核糖核酸必不可少,此前在任何动物体内未曾发现过。这项研究表明,最早的生物进化与植物和动物体内的微核糖核酸分子密切相关。

总而言之,虽然海触DNA的基因组、基因指令和基因调控与脊椎动物惊人相似,但后转录基因调控类似于植物,其历史可追溯至动物和植物的共同祖先。这是首次在刺细胞动物(包括海触在内的生物群)和“高等动物”之间发现的本质差异。

主要分类

紫点海触

学名:Cribinopsis crassa

分布:地中海沿岸,水深30~50公尺的水域。

特点:色泽非常亮丽,足部呈圆盘状,颜色为橘色,上面有小红斑点缀着。身体呈黄色,体上具有48条短胖的触手,触手顶端有紫色的小肉突,中间部分则有一明亮的环带,常生长在深水区的边缘,水色清澈时色泽鲜艳,混浊时就变得较为暗淡,喜欢居住在软质地上。

习性:喜欢独自生长在软质地上、10000~20000Lux的中光带,行有性生殖,在夏季6-7月时,释出卵子和精子完成生殖。以触手捕捉海中的小鱼、小虾、浮游生物为食。

养殖条件:温度:18~22℃、pH:8.0~8.4、kH:9~11°dH,在水簇箱中可置于缸子的中层部分,以移动位置的方式来达到光度的调整。

美国海触

学名:Condylactis passiflora

分布:加勒比海、大西洋沿岸,水深30公尺以内的水域。

特点:美国沿岸珊瑚礁特有的美丽品种,触手粗又长,刺细胞毒性很强,碰到他的鱼类、无脊椎动物都可能受到伤害,颜色多样变化,有白色、黄色、粉红色等。

习性:喜欢单独生长在石缝及沙石之中,喜欢50000Lux的强光带,繁殖方式不。

饲养条件:温度:18~22℃、pH:8.0~8.4、kH:9~11°dH,适合养在光照强之处,可喂以汉堡饲料、人工丰年虾、海水微量元素。

拳头海触

学名:Entacmaea quadricolor

分布:印度洋、太平洋、红海到萨摩亚群岛之间的浅滩珊瑚礁,水深40公尺以内的水域。

特点:在口盘驻触手长满了共生藻,因此影响了他们色泽的表现。触手构造很独特,顶端通常呈气泡状,也会因压缩而成球形或梨形,与小丑鱼行共生。

习性:以群居的方式栖息在浅水地带,很个别生长在其他地区的,需要石缝、岩洞以固著及藏匿。

养殖条件:生长在强光带,温度22~26℃,可喂以汉堡饲料、人工丰年虾、海水微量元素。

夏威夷海触

学名:Heteractis malu

分布:东太平洋海域,尤其是夏威夷群岛周围水深2~20公尺的水域。

特点:在螅状身体的1/3长有小肉突,触手颇短,最长只有4公分,色彩十分亮。

习性:喜欢独居,有时也和也和海虾共生。繁殖方式不明。

养殖条件:温度:23~27℃、pH:8.0~8.4、kH:9~11°dH,可喂以汉堡饲料、人工丰年虾、海水微量元素。

公主海触

学名:Heteractis magnifica

分布: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海域,以及红海萨摩亚群岛间,水深不超过10公尺的海域。

特点:身体的色泽鲜艳,各种不同的颜色,可说是光彩夺目,表面平滑或是有气泡状的突起,触手通常呈黄色或黄绿色,如遇到惊吓时触手会卷成树丛状。独居或是一大群集体居住,触手常常纠结成一大团,可和三点白、清洁虾及小丑鱼共生。

养殖条件:生长在强光带,温度:22~27℃,以小虾、小鱼、贝类为生,繁殖方式不明。可喂以汉堡饲料、人工丰年虾、海水微量元素。

地毯海触

学名:Stichodactyla mertensii

分布:印度洋、太平洋海域,科摩罗群岛至日本富士岛之间,水深1~20公尺的水域。

特点:体型硕大,布满触手,和长须紫地毯海触非常相似。触手大约5公分,呈钝状手指形,颜色全都是褐色系的,其口部边缘略为波浪状,当其全身伸展时边缘会有一点卷曲,体长约为1.5公尺。独居,会有许多的小鱼共生,需要间隙很深的石缝供以藏身,通常只看得到他长满触手的口盘。

养殖条件:生长在强光带,温度:23~27℃,繁殖方式尚不明朗。可喂以汉堡饲料、人工丰年虾、海水微量元素。

樱花海触

学名:Urticina felina

分布:大西洋东北部、北海、波罗的海沿岸、水深1~30公尺的水域。

特点:身体呈圆柱型,高度不超过5公分,但是却可伸长到15公分长,色泽在绿色及红色之间;具有红色的倾向条纹及乳状肉突,可用来固定身体,也可以利用肌肉伸缩在砂石上控洞藏身。平时呈半球形,触手短而浓密,有粉红及白纹交错的环带,十分抢眼美丽。

习性:喜欢单独的生长,同种间至少会相距20公分以上,也会与其他生物保持距离。常以足部附着在硬质地面,避免小藻侵占他们的地盘,可和虾类、海胆共生。生长在50000Lux的强光带,繁殖方式尚不明朗,可喂以

汉堡饲料、人工丰年虾、海水微量元素。

养殖条件:温度:15~20℃、PH:8.0~8.4、KH:9~11°DH

寿命

科学家还发现海触的寿命大大超过海龟、珊瑚等寿命达数百年的物种,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海洋动物。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碳一14技术对3只采自深海的海触进行测定,发现它们的年龄竟达到1500-2100岁

参考资料

相关阅读

声明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蜗牛百科知识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百科网的价值判断。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本站或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

海触

海触

最新百科

热门百科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0
最近更新:2023-08-27
创建者:xiaoshu

赣ICP备2022008914号 Copyright 2022-2026

http://www.tcqwm.com/所有